篮协主席谈中国篮球短板,需与国际接轨,CBA可考虑归化球员。
来源:24直播网2025-04-11 01:55:00根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的报道,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近日针对中国篮球的现状发表了深刻见解。他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中国篮球当前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,闭门造车,与世界篮球的潮流脱轨。”这一番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,但确实直击了问题的核心。
中国男篮在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上屡屡失利,而女篮虽然在世界杯上获得过亚军,但之后的成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。这不禁让人对国内联赛的繁荣产生了疑问。虽然球市火爆,球员身价水涨船高,社交媒体上的关注度也极高,但一旦站在国际赛场上,我们的攻防节奏就似乎慢了一拍。战术理念依然停留在“拼防守、凿内线”的老套路上,与现代篮球的“高速攻防+三分雨”战术相差甚远。
中国篮协对此深感焦虑,CBA联赛可能将引入归化球员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。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透露,从2023年开始,篮协已经开始向CBA俱乐部暗示,鼓励每队至少签下一名归化球员。甚至有消息称,篮协参考了日本B联赛的经验,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每队注册外援与归化球员的增加。
郭振明认为,中国篮球的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都处于一种“舒适区”的状态,缺乏与世界的交流和竞争,导致无法跟上国际篮球的潮流。
事实上,国内联赛中的球员虽然拿着高薪,但缺乏必要的竞争压力。外援依赖症使得本土球员常常沦为配角,关键时刻无人能站出来解决问题。青训体系也已崩塌,很多年轻球员直到二十多岁才进入职业联赛,天赋在低水平的训练中被消耗殆尽。裁判的判罚尺度在国内联赛较为宽松,一到国际赛场就容易犯规,导致球员心态崩溃。
国际篮球的进步速度让我们望尘莫及。比如菲律宾通过归化球员克拉克森实现了对中国的逆转;日本B联赛放开外援和归化政策后,反而激发了本土球员的潜力,八村垒、渡边雄太等人在NBA站稳了脚跟。而反观我们,战术理念似乎还停留在上个十年,教练员出国学习的机会有限,裁判的国际化程度低,连热身赛都难以找到强队作为对手。
更严重的是,CBA联赛的“虚假繁荣”掩盖了这些危机。外援政策的不稳定——从限制到放开——以及现在计划引入归化球员的做法,都像是“头疼医头”的应对方式。联赛的对抗强度、战术创新和竞争环境并没有让本土球员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蜕变。郭振明直言:“现在连两个外援都对付不了,将来怎么在国际赛场的五个老外中取胜?”
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必须采取行动。对外方面,归化政策的实施要迅速、准确、有效。优先引进能够在关键时刻得分的外线得分手,以弥补男篮在关键球处理上的不足。可以参考菲律宾的成功经验,让归化球员与本土阵容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。
对内而言,必须打破这种“舒适区”的状态。进一步放开外援政策,以提升本土球员的竞争力;同时加强青训工作,送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去海外锻炼。对于那些“混日子”拿高薪的球员,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。
最重要的是,中国篮球需要与世界接轨——从裁判的判罚尺度到战术理念都要与国际接轨。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关起门来自娱自乐。因为中国篮球需要的,是一场彻底的“荒野求生”,只有真正强大起来,才能在国际赛场上立足。
吴前失利,三分高效得14分助功3次。
约克失利,22中9得28分7板8助,罚球全中。